您现在的位置: 无花果_无花果种类_无花食品 > 无花果食品 > 正文 > 正文

史上所说的扶桑国不是日本是哪里扶桑到底

  • 来源:本站原创
  • 时间:2017-2-18 21:24:21

在我国古籍中最早关于扶桑国记载的,是南朝的《梁书》。《梁书》中的记载是从一个法名慧深的僧人所见所闻角度来谈的:齐永元年〈〉,僧人慧深从扶桑国返回荆州,讲述自己在三万里外的扶桑国等地的见闻。

  《梁书》第五十四卷写道,在我国东方大海中,距大陆3万多华里有一个叫“扶桑”的地方:“扶桑在大汉国东二万余里,地在中国之东,其土多扶桑木,故以为名”。“扶桑叶似桐,而初生如笋,国人食之,实如梨而赤……”此后,《南史》、《文献通考》等书以此为底本,记载了有关扶桑国的故事。

  在史料上看,《高士传》之慧深就是《梁书》之慧深也就是天台悯寺之慧深。年之后年之前这段时间内在江南三吴之地成为慧基的学生,年之前到日照天台山建天台悯寺,因为当时北魏太武帝的灭佛行动殃及,慧深的出海时间很有可能在年之前,直至年来到荆州,期间有近五十年的光阴,可能正是慧深远游海外之时。而罽宾国的比丘游行至扶桑国的时间是年,比慧深稍晚。可见德·歧尼提出“慧深比哥伦布早多年发现美洲”的观点不虚。

  德国汉学家德·歧尼最早将国古书中有关扶桑国的记载与美洲大陆联系起来。他在年从《文献通考》中见到“扶桑国”记载,据此认为,在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年以前,中国人已经发现了美洲。所谓扶桑国,就是指的今天的中美洲墨西哥和加利福尼亚一带。

  支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:从地理位置来看,《梁书》所录东方诸夷按与中国由近而远的顺序依次是:高句丽、百济、新罗、倭国、文身国、大汉国、扶桑等。按《梁书》中说,“文身国在倭国东北七千余里,大汉国在文身国东五千余里,扶桑在大汉国东二万余里”,这样一排,扶桑国应该是在西半球的美洲了。

  另外从物产上看,学者们考证扶桑,认为所指很像美洲以及墨西哥当地的两种植物:一为无花果,一为槟榔。无花果的枝叶形状都和中国的桑树想象,同样不经开花就挂果枝间,都可食用,正如慧深和尚所述:“扶桑叶似桐,而初生如笋,国人食之。”说到“实如梨而赤”,无花果一般有鸡蛋大小,与梨十分相似,成熟时呈黄色或橙红色,而“经年不坏”则可能是指无花果制干后可以储存若干年。

  关于扶桑木的原型,一认为其就是桑树。因为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植桑养蚕的国家,在诗经中还有多首咏唱蚕桑的诗歌。桑树被视为神树和吉祥之树,有了桑树就有衣穿。另外认为扶桑的原型为槟榔和椰树,槟榔和椰树高大挺拔、没有枝条。《神异经》说扶桑木是无枝木,与椰树最为接近。《梁书》中所说扶桑木“初生如笋”形容的是挺茎直上的槟榔树幼苗与顶部叶芯。不光如笋,槟榔树绿色的树干一节一节的与竹子还有些相似。

  有人认为,扶桑树即为槟榔,但《梁书》作者显然没有将扶桑与槟榔联系起来考虑。而蒌叶的确与桐树叶形状非常相似。慧深说的扶桑“其叶似桐”,应是与扶桑果重名的蒌叶,《梁书》未能明辨,在转述时做了不恰当的删剪。“其叶似桐”的“扶桑叶”解为与槟榔重名的蒌叶,则扶桑木之为槟榔便十分显然了。因为槟榔树皮和棕榈树皮一样可以用来造成丝麻织布制衣,同时可以在上面书写文字。扶桑、若木、建木、三桑等连通天地的神木除了无比高大这一共同形态外,还有一共同之处,就是它们都被描绘成无枝木。是否把“无枝”这一特征看作神话的夸张或幻想,不得而知。

  另据西方学者考证,墨西哥古代曾有两种监狱,一种关押轻罪者,一种关押重罪者及死刑犯。据早期西班牙人记载,印第安人充当奴隶的年龄是男孩8岁,女孩9岁。《梁书》中就是这样记载的:“其国法,有南北狱。若犯轻者入南狱,重罪者入北狱。有赦则赦南狱,不赦北狱。在北狱者,男女相配,生男八岁为奴,生女九岁为婢。犯罪之身,至死不出。”

  关于扶桑国是否就在美洲问题,物证方面也有了新的证据。18、19世纪以及近代许多西方学者从美洲大陆出土文物如碑刻、带有象形文字的陶器、古钱等与中国上古文物经过仔细比较中,发现两者很相似,又从有关扶桑国地理位置与墨西哥比较很相近,推测我国汉代以后所记载的扶桑国就是墨西哥。但同时,有人从扶桑木的特征、古代远洋航海、“石锚”产地、古文化传播规律等方面研究,肯定了扶桑国在美洲的说法。

  但是,近代以来,有人误称扶桑国为日本,那是源于唐代诗人王维为日本友人做过一首诗《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》,诗中有“乡树扶桑外,主人孤岛中”之句,扶桑应指日本国。我国近现代著名学者如鲁迅和郭沫若在诗文中,经常用扶桑代称日本。后来人们一提到扶桑,很自然地就会联想到日本了,这是以讹传讹的表现。

  几乎在中国古代所有的史籍中,对日本的正式称呼都是“倭国”。如《山海经》的《海内北经》早就写着:“倭国在带方东大海内。”当时所谓“带方”即今之朝鲜平壤西南地区,汉代为带方郡。后来的史籍,包括我前次引述的《梁书》、《南史》等都在内,也一概称日本为“倭国”,与“扶桑国”区别得非常清楚,不相混淆。在这些史书的《东夷列传》中,“倭国”和“扶桑国”都分开立传,显然是两个国家。

  从地理位置上说,这两个国家的距离也很远。倭国的位置,只是“在带方东大海内”;而扶桑国的位置,则是“在大汉国东二万余里”。查《南史》载,大汉国是“在文身国东五千余里”;而文身国又是“在倭国东北七千余里”。这样算来,扶桑国距离中国共有三万多里,比日本远得多了。

  那么,扶桑二字究竟该做何解释呢?扶桑本意就是指两棵相互扶持的大桑树。

  扶桑之词最早见于屈原的《楚辞·离騷》:“饮余马于咸池兮,总余辔乎扶桑。”汉代王逸为《楚辞》作注释,说:“扶桑,日所扶木也。”《说文解字》说:“扶桑神木,日所出。”扶桑在这里是日出其间的一棵东方神树。都是文字的传承和演绎,并无依据和新意。

  实际上,扶桑国只是东方的一个幻想国。扶桑决不是日本,这是可以肯定的。日本人以中国文化的日出扶桑自比,不过是自尊自大而已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怎么去
啥药物能治疗白癜风



本文编辑:佚名
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 http://www.xingxingpeng.com/whgsp/4601.html
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
  • Copyright © 2012-2020 无花果_无花果种类_无花食品版权所有



    现在时间: